高原的精神--记三所五勘院院长李志斌

高原的精神

--记三所五勘院院长李志斌

(郭恩实 王文强

    李志斌是70后,从19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就一直从事地质工作目前是三所第五地质勘查院(简称五勘院)院长,化探高级工程师。二十年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凭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艰苦奋斗,刻苦专研,在平凡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工作者“三光荣”传统

    一、 踏实肯干勇攀高峰

    2006-2009年,李志斌担任新疆白干湖地区大沙沟地区矿产远景调查两个项目的技术负责在4000-6000的高原上,最远的线他去跑最高的山他去上,不仅如此,每天下山回到驻地,他还要整理野外资料,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帐篷里他床前的照明灯总是最后熄灭由于不知疲倦的工作,同事们称他为“老牦牛”。在他的主持下,两个项目解决了该区基础地质问题,还发现了较好的找矿线索,圆满通过验收并为今后的立项打下基础。

    2010-2012年,为了减轻三所地勘单位项目不足的压力,李志斌主动转战西藏,西藏项目技术负责在此期间被查出左心室供血不足,医生建议他不要再上高原,但他为了单位在西部地质市场立足,硬是带着药品坚持战斗在海拔5000多米的阿里地区。

    2012-2014年间,李志斌任三所五勘院院长职务,他积极与成都地调中心沟通联系,经过细致、周密的标书编写,中标了西藏措勤县北地区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

    2014-2015年,李志斌积极和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沟通谈判,达成了青海省贵德县东沟地区3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合作,由三所承担野外地质调查和整体报告编写部分。

    2016年,三所与新疆第三地质大队合作,承揽新疆东昆仑乌鲁克苏河一带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李志斌同志不顾岁数大,身体不好,毅然担任该项目项目长,到野外一线组织开展野外生产工作。

    2006年至今,他主持完成了国大调项目五个,正在进行的新疆基金区调项目一个,总经费超过3500万元,为单位创造了经济效益。

    二、 一专多能学以致用

    在李志斌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地质工作者他学的专业是化探,但他从不局限于本专业范畴,自学了计算机、遥感、测量、地质、物探等多专业的知识。在实践工作中,李志斌深刻领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通过不断的、全面的业务知识学习,他的业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本人编写并上传网上的“化探数据正态分布检验”和“化探异常下限计算模板”被国内多家地勘单位同行免费使用,他还在2016年12月应邀作为吉林省化探专家参加了《浅钻化探技术规程》研讨会。同时,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还鼓励和督促队员学习业务,接受新知识、新方法,拓宽知识面。在他的带动下,队伍的学习风气浓烈,涌现出多名能够独立主持项目、编写报告的技术骨干。

    三、 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作为一个基层生产单位负责人,李志斌既是一个管理者,同时又是一个执行者,多年的地质项目开展,为他积累了业务经验,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在地质项目开展过程中,他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合理布置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队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五勘院流传一句话:“鞭打快牛”,对于业务素质好、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队员,采用任务“加量”,最后在绩效奖金分配、晋升等方面“加价”的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使得先进的同志想更先进,后进同志的想当先进充分调动了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李志斌做事严谨,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高,强调一切工作都必须在安全前提下开展,有人才有一切。四平到西部路途遥远,他给每辆车都配备了导航仪、电子狗,对讲机,提出了车辆司机负责制,要求司机每天检查车辆,有问题及时修理,绝对保证车辆状况良好。分队配备了应急的药品、医疗器械李志斌还时刻提醒队员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生病。每次上山,都要叮嘱司机、队员注意安全,上不去的山、过不去的河绝对不要冒险,另想办法解决,有安全才有生产。西部工作11年,他所在五勘院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四、以队为家,忘我工作

    李志斌工作的高原地区,极度缺氧,气压也很低,使人感到头痛、气短、胸闷。交通条件更是难以想象,距最近的县市也要行车十几个小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一干就是12年,将一腔热情全部投入到地质工作之中。2013年10月,李志斌父亲患胃癌于去世前,他没有时间护理,仅仅见到最后一面。2014年10月,李志斌母亲患心梗去世,他连最后一面也没看到。因此,在他内心产生了对父母及其家人深深的愧疚。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吧。

    五、以身作则,以廉为荣

    李志斌谦虚朴实,严于律己,遵章守纪,是廉洁奉公的表率多年来,除了正常工作招待外,他没有组织过公款聚餐,没有进过歌厅、舞厅。在正常的业务往来中,他总是该花的省着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西部工区天寒地冻,10年来他身上的羽绒服还是那件06年配备的。他总说:“国家给咱的项目款是用来干工作的,不是用来享受的”。在他的带领和教育下,五勘院从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贪污腐败事件。这些年来项目节余下来的钱,给单位装备了3台越野车,改善了野外用车条件,提高了工作安全系数。

    如今,李志斌年龄还不到五十两鬓已经斑白,严酷的西域高原在他身上明显的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他像矫健的雄鹰一样,永不言败,从未后悔,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仍然精神旺盛斗志昂扬地奋斗在西部高原野外一线上。

图为 李志斌在5500米高山上工作场景

图为 李志斌野外5300米高山上向专家介绍情况

(图文编辑/薛浩日)

责任编辑: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