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的信念——记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副总工辛青山
辛青山同志1985年7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专业,被分配到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工作。先后担任地质技术员、地质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副总工程师等职务。2005年被评定为地质矿产研究员。辛青山同志凭着对地勘事业的坚定信念,将炙热的情感献给了地勘事业,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推进境外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平凡工作中,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为同行业地质工作者树立了先进的楷模。
多年来,辛青山同志一直从事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系统全面掌握了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并掌握了大量国内外矿产资源相关资料。多年来,他一心一意扑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的开拓精神,将满腔热血,倾注在他所忠爱的地质事业上。
做为一名老地质工作者,二十多年来他参与了大量的省内外、国内外地质勘查工作。1986年《吉林省九台县羊草沟煤田勘探设计》、《羊草沟煤田含煤岩及沉积环境浅析》;1985年至1988年《吉林省九台县羊草沟煤田羊草沟煤矿区详查地质报告》获超产奖及找矿二等奖、《吉林省九台县羊草沟煤田羊草沟煤矿区(88-24线)勘探地质报告》;1989年编写《羊草沟煤田深查报告经济评价》;1990年至1991年《吉林省九台县广条煤矿区详查报告》;1991年编写《1/5万马鞍山新站镇幅构造及遥感设计》;1993年编写《1/5万马鞍山新站镇幅地质报告构造及遥感部分》获找矿四等奖;1994年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报告“1/5万上营幅老爷岭幅构造及遥感设计”》;1995年至1996年《吉林省临江市三道沟铜矿区金、银矿普查报告》;1996年至1998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将军村填料灰岩矿详查报告》;1998年至1999年《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矿区明矾石、高岭石矿详查报告》;1999年至2000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前新立屯煤矿区详查》;2001年至2004年主持完成了《吉林省磐石市大泉眼一带金、铜矿普查报告》;2004年10月至12月参加并主笔完成了《中国援马达加斯加矿产地质调查前期考察报告》;2004年至2005年主持完成了《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矿区资源/储量审核报告》、《吉林省桦甸市油页岩矿田大城子矿区资源/储量分割、审核报告》、《吉林省桦甸市油页岩矿区公郎头矿区资源/储量分割、审核报告》。
辛青山同志对地质领域的发展现状、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认识较深,并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工作经验丰富,在工作中能独挡一面,特别具有突出的语言天赋和扎实的外语基础,赢得了所上下普遍的认可和尊重。
九十年代末,国土资源部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勘单位,按照地质工作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我省境外勘查和考察工作首先在我所得到实施。本世纪之初,辛青山同志作为专业外语翻译,随吉林省地矿处组建的专家组赴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考察,随后建立了吉林省首个勘查基地,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在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后,所里的专家最终锁定了南美秘鲁做为一所“走出去”的首个目的地。秘鲁是“走出去”勘查、开发和利用境外矿产资源较为理想的国度,秘鲁局势比较稳定,矿业法、税法与外汇管理等法律、法规健全,适合地勘单位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
确定了“走出去”的方向后,所领导将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了辛青山同志。接下了这个担子后,他开始着手准备项目课题、申请中央勘查专项资金、设立驻秘鲁公司、联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协商等一系列的具体事务。风尘仆仆、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已经没有词语可以形容那时的他,人瘦了一大圈,还不到40岁头发也花白了。所里的同事看到他,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背着行李,不是刚刚从机场回来,就是准备去机场。天道酬勤,他的辛苦没有白费,2009年10月,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在秘鲁注册组建了吉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量前期工作,公司拥有了两个矿权区。该项目经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审、复审,认为该项目符合中央“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决策,此选区具有良好的钼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有利的成矿条件,根据前期实地踏勘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判断,该区钼矿成矿类型为斑岩型,矿石质量很好,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通过开展本项目工作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大型-超大型的钼矿资源地。将为带动国内企业来秘鲁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系安弟斯山脉西坡,地形陡峭,山路险峻,多数矿区在海拔3000M以上,坡度大于30°以上的陡壁通常是无路可走或只有当地放羊人走的曲折小路,异常危险。稍不留神,脚下便是万丈深渊。地质工作不是旅游,我们在观察地势地貌的同时,更负有观察地质现象,发现矿化蚀变,留心矿产信息的根本使命。这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双重极限活动。辛青山同志本着对地质找矿工作的热爱和对国家、对单位负责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为所下属的公司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寻求新的资源,勘查矿权和合作机会,为我所谋求到铜钼矿权两个,潜在利润到千万元以上。同时,带来争取国家风险勘查资金的机会。
这一可喜的成果让辛青山同志越发坚定了要在境外地质勘查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念。也意味着他还要吃更多的辛苦,付出更多的汗水与心血。该地区地形高差大,徒步上下山都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如果要勘查或开发都必须要先修路,而盘山路段总长需要7-8公里!又是一场硬仗!远在异国他乡,辛青山同志一步一个脚印异常艰辛地走着,捷报却频频传回所里,“修路已经开工了!”,“难得半个月的好天气,进展不错!”,“已经修了3公里的盘山路了!”……后来,所里去技术支持的同志回来说,“辛总真是苦啊,天天在现场督工,常常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吃不了一顿正常的饭,随身带着干粮,实在饿得不行了,才胡乱吃上几口……”。所领导心疼他,多次通过电话或视频的方式要他注意身体,不用天天在现场跟着太过于劳累,他笑笑说,“我不来不放心,这是个大项目,不能有丝毫闪失。”血肉之躯,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长年在国外,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全由妻子一肩挑着,同样是地质人的妻子,更理解这个行业的辛苦,每到节假日阖家团圆时,她却只能在视频上看看丈夫又瘦了没有,在电话中听听丈夫声音又嘶哑了没有。家里的老人病了,不敢告诉他,怕他跟着着急上火;甚至自己的母亲去世了,也没和他提过一个字,等到他回国汇报工作时,得知岳母几个月前已经离世时,这个在外吃了多少苦也没皱过一下眉的汉子落泪了……
2012年8月,受所领导委派,辛青山同志带领所境外项目组奔赴非洲赞比亚,对拟定的铜矿勘查项目进行了初步考察。期间收集了大量区域及拟定合作勘查区的地质资料。考察结束后,对考察过程中所了解掌握的各方面资料情况及时向专家领导作了汇报。经分析赞比亚社会形势与矿业投资环境都比较稳定,拟定合作勘查区具有进一步工作的地质成矿条件。路越走越宽,是因为探路者不畏艰苦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