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地质缘
六大队/何学全
我们这一代地质人,大部分是因为父辈在地质队工作才进入地质行业的,有内部招工的、有接父亲班的、有参军复员安置的、有上技工学校、地质学校的,不管怎么来的,大都是与父亲在地质队工作相联系的。可我们的父辈进入地质队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
父亲能从山东省鲁西南黄河岸边上的一个乡村,来到长白山下的地质队,与我的叔叔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当时为了生存,很多人把目光瞄向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东北。我有个叔辈叔叔,从小和父亲在一个庭院里长大,非常亲近。当年20岁刚刚结婚,但为了今后的生计,毅然告别婶婶,带上干粮独自一人向东北闯去。一路上边坐车边打听东北的情况,当车到沈阳后,有人告诉他通化那边有个钢铁厂正在招人,叔叔就坐火车去了通化。到通化后,来到二道江(通钢所在地)顺利地被招到了通钢工作。
叔叔去东北通钢的时间是1959年的秋天,在通钢安顿下来后,叔叔就给婶婶写了一封信,把去东北的经过和工作情况详细说了一遍,说东北很好,吃的很饱,让家里人都放心,接到这封信后,婶婶一直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婶婶把叔叔的情况和我母亲讲了,母亲就劝说父亲也去闯一闯。
上世纪50年代的通讯是非常落后的,父亲要想和叔叔取得联系,只有靠写信,写信的周期在当时是非常长的,要耽误很多天。迫于当时的形势,在没有和叔叔联系的情况下,父亲带着母亲给准备的只够维持路上体力的干粮和写有叔叔地址的信封,开始了去东北通化的旅途。由济南至北京至沈阳至通化。不幸的是在沈阳开往通化的列车上,父亲在极度疲惫中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装干粮和信封的布袋丢失了,这使父亲感到非常沮丧。想到马上就要到通化了,心里才稍有些安慰。下了火车一路打听来到二道江,早已饥肠辘辘。信封上的地址父亲只记住了通化二道江通钢,往下的分厂、车间班组全没记住。父亲打听了很多人也没人认识他的弟弟,而弟弟此时也根本不知道哥哥要来。当时通钢有近2万人,有很多分厂和车间,按名字去找人实在是大海捞针,何况通钢组建不久,人员之间还比较陌生。找了一天一无所获的父亲来到了一间小饭馆里,已经一天半没有吃任何东西了,想找些剩饭先填填肚子。那个贫困的年代,饭店里找到剩菜剩饭也是很困难的,神情恍惚的父亲无力地坐在饭店的角落里,等待着。就在这个时候饭店里进来三个年青人,其中一个高个子青年很像自己的弟弟,父亲以为饿花了眼,揉一揉眼睛又细看了一下,确信就是弟弟。这时那个高个子青年也将目光扫向了墙角的父亲,在瞬间的惊愕后,他快步地冲到墙角紧紧地抱住了父亲。多少年以后叔叔和我谈起了此事,就说你爸爸运气还是不错的,他没和我联系就闯过来,如果我在这期间又换了单位(当时通化地区还有几个单位也在招工)不在通钢了,他根本找不到我,就算在通钢他只凭人名找到我也不是很容易的。我叔叔根本不去外面的饭店吃饭,通钢各单位都有自己的职工食堂,那天碰巧有个要好的同事硬拉他一起去外面吃饭,他不知怎地就答应了,而且鬼使神差地去了我父亲走进的那家小饭店。
兄弟相见分外高兴,在饱餐了一顿后,叔叔把父亲领到他的宿舍住了一宿,第二天领着父亲去通钢人事部门找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工的人,看了父亲后,说啥也不招录,因为父亲当时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面黄肌瘦、弱不禁风的样子,根本干不了体力活,而通钢需要的是能干体力活的人,叔叔百般说情也不顶用,通钢是进不去了。叔叔安慰父亲说:“别着急,我身上的钱和粮票足够咱俩吃半个月的,你先休息缓两天,通化还有几个单位在招工,我再仔细打听一下”。两天后,叔叔打听到地质队正在通化招工,叔叔向单位请了假,哥俩直奔地质队在通化设的招工处,招工负责人看了看父亲后,说地质队的活你这身体干不了,你还是到别的单位看看吧。当时地质队急需年轻力壮出野外干活的人,由于地质队的流动性太大,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比通钢等市内单位差,大部分年青人都去了通钢等市内单位,地质队要招的年轻力壮的人也不多见,我的叔叔正是他们急需招录的最佳人选。这位招工负责人看中了我叔叔,叔叔说我已经在通钢上班了。招工负责人说通钢好是好,但粮食定量供应,我们地质队国家有政策,粮食不限量。招工负责人开始做叔叔的思想工作,最后,叔叔说我是来帮我哥找工作的,你要是能招我哥,我就留下,我哥是长期缺粮食饿的,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过来。相持了一段时间后,招工负责人终于答应了叔叔的要求,完成了这次“捆绑式”招录,哥俩一同被招进了地质部门。从父亲的档案中了解到,当年招录它的地质队的名称叫集安第一地质普查大队。被招录三个月后,在第一地质普查大队千米槽探大会战活动中,我的父亲受到表彰奖励,一年后被评为一等劳动模范。
叔叔回到通钢后向人事部门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并取得了该负责人的谅解,顺利办理了工资结算手续,也和父亲一起到地质队上了班,这就是我的父辈所经历的地质情缘。艰辛中饱含着亲情,平淡中夹带着离奇,偶然中暗藏着命运,充满了那个年代的色彩。我相信他们的经历,是千万个第一代地质人走进地质行业经历的一个缩影。由于父辈的地质缘,也开启了我们这些“地质二代”的地质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