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古文观止》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看到一本台历上,介绍了《古文观止》一书,是一本古文集,之所以书名叫做《古文观止》,意思是古代文章的最高水平,取“叹为观止”之意。
  一九八四年在大姑家看到一本《学习语文》的大学中文函授辅导教材,被其中一篇叫做《滕王阁序》的文章所吸引,是一篇唐代古骈体文,文章辞藻华丽,全文对仗工整,韵律优美,其中有好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等。令人读来畅快淋漓。看文章前边的介绍,知此文选自《古文观止》。从此,更加激起了我对《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兴趣,就想买到这本书。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在一次逛延吉市新华书店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书名为《古文观止今译》,由文言文原文和白话文译文组成,共上下两册。
  《古文观止今译》买到以后,在单位闲暇时间里,便仔细观看。这是一本古韵文、骈文、散文的合集,是清朝康熙33年即1649年浙江绍兴人吴秉权、吴调侯叔侄俩人编辑,共收录先秦至明末的文章222篇。其中先秦时的文章主要出自《左传》、《战国策》等,汉代的文章主要出自《史记》等。六朝唐宋的文章主要有李密、魏征、唐初四杰、唐宋八大家、李白等。明代的文章主要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王守仁等。所选文章皆为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的佳作。
  《古文观止今译》由于是古文言文,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费劲,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章,文言文有些难懂,尽管书中有注解和译文,还是有些生疏的字词不解。于是碰到不认识的字和词,我就查字典和词典,把意思记在文章的空白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看的多了,自然就省力了。
  从一九八五年买到《古文观点今译》到现在,我从头到尾观看了每篇文章,有些脍炙人口的特别喜欢的文章,不知看了多少遍了。自己有了房子以后,书放在客厅的书架上,没事的时候,就翻一翻,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文章,开篇《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说的是郑庄公因其母助其弟夺王位,发誓不愿在与母亲再相见。说过这话之后郑庄公就后悔了,孝子颍考叔知道这件事之后,对郑庄公说:“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庄公于是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郑庄公于是和母亲在地道中相见了,并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其母亦赋诗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觉得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还有魏征的文章《谏太宗十思疏》,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说为政之道,读来令人信服。还有晋朝李密的文章《陈情表》,李密为了推迟朝廷征召为官,陈述辞征的理由,言及祖母96岁,自己44岁,为朝廷尽忠的日子尚长,为祖母刘氏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乞求朝廷能准许自己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读之令人动容,潸然泪下。还有《师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范曾论》、《贾谊论》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一本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话在我这里得到了印证。从一九八五年买到《古文观止》到今天,《古文观止》可以说影响了我的后半生,她已伴我走过了31个春秋,她还将伴我走下去。
 
六大队/聂荣军



文字编辑/张海洪
责任编辑: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21号